2017年9月18日下午,當時技術難度高、規模大的升船機——三峽升船機正式進入試通航階段。 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集中報道試通航盛況,對中國二重等參加三峽工程升船機建設的單位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贊揚。消息傳來,中國二重干部職工倍感自豪,群情振奮。
三峽升船機位于三峽大壩左岸,是三峽工程的通航設施。同時也是世界上規模大、技術復雜、制造要求高的升船機。作為升船機的核心部件,齒條、螺母柱的制造成為升船機項目成敗的關鍵。能否制造成功?誰來制造?三峽升船機齒條、螺母柱的研制,困擾著三峽建設業主的心。
經過三峽業主的篩選、權衡,目光投向了中國二重。作為我國的基礎性、戰略性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骨干企業之一。長期以來,中國二重始終以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進程、振興民族裝備制造業為己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矢志不渝地積極參加三峽工程建設。先后為三峽樞紐工程提供了葉片、上冠、下環、鏡板等重大技術裝備,并成為國內一家能提供三峽700MW級水電機組全套鑄鍛件的企業。
“為我中華,志建三峽”、“三峽工程無小事”、“以參加三峽工程建設為榮”早已成為全體職工的共識。研制三峽大型齒條、螺母柱,中國二重義不容辭!2006年,中國二重毅然開始了三峽升船機齒條、螺母柱的科研工作。三峽集團公司在國內選擇了二重等五家裝備制造企業對齒條和螺母柱進行了樣件試制,以篩選和驗證國內企業制造能力,三峽工程專家組對各承制單位試制件進行檢查評審,綜合考慮質量狀態和技術能力,專家組建議由中國二重承制104件齒條標段。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機械設備質量檢查組組長陸燕蓀對中國二重能參加三峽工程建設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給予中國二重極大的期望。在三峽齒條、螺母柱研制期間,陸老不辭辛勞,以近80高齡一次次風塵仆仆來到中國二重檢查指導工作,幫助協調解決問題,并自始至終關注著中國二重三峽升船機項目的制造,為項目的成功傾注了大量心血。